廟宇

九龍清真寺

1970年代末,當時貫穿尖沙咀的地鐵工程使清真寺出現結構危機,因此在得到地鐵公司賠償後,便於1980年於現址重建,由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A. Curreem)負責整個重建設計項目,過程中還得到海內外的穆斯林捐款支持,現時的建築於1984年重建而成。重建清真寺的穹頂有段小插曲。清真寺要求穹頂採用白色大理石為物料,但由於成本昂貴,最後林嘉廉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
  • BY
  • 2024-05-11
  • 0 Comment
教堂

聖安德烈堂

1897年,聖公會提議在九龍半島建立一所教堂,服侍當時的社區,1899年,維多利亞主教霍約瑟曾經親自到該區一帶視察,而且預見九龍區未來與日俱增的需要。直至1904年,獲得保羅·遮打爵士捐助35,000港元,於羅便臣道(今彌敦道)及柯士甸道附近興建教堂。
  • BY
  • 2024-05-11
  • 0 Comment
廟宇

皇后山印度廟

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廟宇為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建築物的六面除了東南方外一面外皆設有門戶,每則門上設有一面小窗。建築內部塗上橙色及藍色,其中一角設有神壇供崇拜用。
  • BY
  • 2023-10-11
  • 0 Comment
廟宇

魯班先師廟 ( 堅尼地城 )

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唯一一所廟宇供奉「百匠之師」魯班先師。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廟是兩進式建築,屋頂由木建造,並以瓦片鋪蓋;廟內還有精美的壁畫、石灣陶塑及泥塑等裝飾。 廟宇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屬一開間兩進一院式的建築物,迄今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由當時香港三行「三行 – 泛指木工、打石和泥水行業」的同業人士所集資興建,根據廟內石刻所載,合資捐建的人超過一千一百七十二名。廟內供奉五位神祗,魯班先師位於第二進正殿,左方是財神,右方是月老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其旁(青蓮臺16至17號)則建有[廣悅堂公所],現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拍攝 : 1/10/2023
  • BY
  • 2023-10-03
  • 0 Comment
文化

元朗大橋街市燈籠街!中秋限定

今年中秋節香港元朗大橋街市內有一排鋪口擺設七彩手紮燈籠吸引很多本地市民,外地旅客遊覽. 紙紮店每逢中秋節,自家手紥,獨一無二各種造型的燈籠,燈籠款式由傳統玻璃紙或皺紙製作白兔、蓮花、楊桃,到南瓜車、菠蘿、飛機、蘑菇、楊桃、種類五花八門款式都有. 價錢高低視乎不同尺寸及布料。地址:新界元朗橋樂坊2號 時間:8am – 8pm 記錄影片
  • BY
  • 2023-09-21
  • 0 Comment
廟宇

大坑蓮花宮

蓮花宮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並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成今貌。蓮花宮原本是曾氏家族的私人產業。1960年代因管理不善,一度成為區內罪案溫床。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修葺。 蓮花宮的建成相傳是觀音大使曾在該處顯靈,祝福當地的鄉郊漁民,而觀音大使亦是坐在蓮花上下凡,所以那裏的村民建了一座廟來供奉觀音大使,祈求保佑出海作業平安收穫,在傳說中,觀音貴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是「南海的守護神」,所以凡出海捕魚的漁民,都會把信仰建構在觀音與保佑生活安定之間。從歷史考究而言,蓮花宮的源起可追溯至廟內的一座銅鐘,該銅鐘贈送自一個清朝的官吏鄧貴清,詳盡沒有考證建廟年份,以目前的考究顯出最早的蓮花宮起源。(維基百科)
  • BY
  • 2023-08-24
  • 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