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 文化

皇后山印度廟

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廟宇為一棟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由12塊三角形砌成,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建築物的六面除了東南方外一面外皆設有門戶,每則門上設有一面小窗。建築內部塗上橙色及藍色,其中一角設有神壇供崇拜用。
  • BY
  • 2023-10-11
  • 0 Comment
廟宇

魯班先師廟 ( 堅尼地城 )

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唯一一所廟宇供奉「百匠之師」魯班先師。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廟是兩進式建築,屋頂由木建造,並以瓦片鋪蓋;廟內還有精美的壁畫、石灣陶塑及泥塑等裝飾。 廟宇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屬一開間兩進一院式的建築物,迄今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由當時香港三行「三行 – 泛指木工、打石和泥水行業」的同業人士所集資興建,根據廟內石刻所載,合資捐建的人超過一千一百七十二名。廟內供奉五位神祗,魯班先師位於第二進正殿,左方是財神,右方是月老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其旁(青蓮臺16至17號)則建有[廣悅堂公所],現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拍攝 : 1/10/2023
  • BY
  • 2023-10-03
  • 0 Comment
文化

元朗大橋街市燈籠街!中秋限定

今年中秋節香港元朗大橋街市內有一排鋪口擺設七彩手紮燈籠吸引很多本地市民,外地旅客遊覽. 紙紮店每逢中秋節,自家手紥,獨一無二各種造型的燈籠,燈籠款式由傳統玻璃紙或皺紙製作白兔、蓮花、楊桃,到南瓜車、菠蘿、飛機、蘑菇、楊桃、種類五花八門款式都有. 價錢高低視乎不同尺寸及布料。地址:新界元朗橋樂坊2號 時間:8am – 8pm 記錄影片
  • BY
  • 2023-09-21
  • 0 Comment
廟宇

大坑蓮花宮

蓮花宮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並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成今貌。蓮花宮原本是曾氏家族的私人產業。1960年代因管理不善,一度成為區內罪案溫床。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修葺。 蓮花宮的建成相傳是觀音大使曾在該處顯靈,祝福當地的鄉郊漁民,而觀音大使亦是坐在蓮花上下凡,所以那裏的村民建了一座廟來供奉觀音大使,祈求保佑出海作業平安收穫,在傳說中,觀音貴為大慈大悲的菩薩,是「南海的守護神」,所以凡出海捕魚的漁民,都會把信仰建構在觀音與保佑生活安定之間。從歷史考究而言,蓮花宮的源起可追溯至廟內的一座銅鐘,該銅鐘贈送自一個清朝的官吏鄧貴清,詳盡沒有考證建廟年份,以目前的考究顯出最早的蓮花宮起源。(維基百科)
  • BY
  • 2023-08-24
  • 0 Comment
廟宇

深水埗天后廟

深水埗昔日為漁舟聚集之地,漁民認為藉神力可保風調雨順,因而信奉天后,並於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集資建本廟。當時的天后廟面海,風水極佳,惟因社區發展關係,本廟現已被四面林立的大廈包圍。
  • BY
  • 2023-08-18
  • 0 Comment
教堂

九龍城浸信會

九龍城浸信會於1931年開基,起首在馬頭涌道創立「浸信會談道所」,於1935年遷往界限街,改名為「浸信會福音堂」。1938年向政府購地建堂,獲批士他令道10,000平方呎土地為堂址,於1939年8月27日正式成立教會並籌建新堂,1940年建成新堂。【維基百科】
  • BY
  • 2023-08-15
  • 0 Comment
學校 教堂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 聖方濟各堂

1860年代,聖方濟各堂的前身聖方濟各沙勿略堂設在九龍城區,供往來大陸的傳教士應用;堂名是紀念16世紀到東南亞開教的耶穌會士聖方濟各沙勿略。 1930年,港英政府為擴建啟德機場,以鄰近地皮交換聖堂原址。捐款資助興建聖堂的甘曼斯(Gomes)家人為紀念其先人,將聖堂改名為聖五傷方濟各堂,惟二次大戰時佔領香港的日軍為擴展機場,於1943年將新教堂拆毀。 寶血女修會於1930年代在深水埗建立了修院和診所,以修院的寶血堂舉行主日感恩祭。1953年,石硤尾大火令木屋區五萬多人無家可歸,政府遂興建大量徙置大廈,為災民提供棲身之所;教區在此時於災區附近興建新聖堂,並採用十多年前在九龍城被拆卸的教堂名稱。新建的聖五傷方濟各堂於1956年10月21日開幕,由白英奇主教主持祝聖典禮 。 1966年,聖堂易名為聖方濟各堂。(維基百科)
  • BY
  • 2023-08-14
  • 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