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1919年,一位年輕的阿爾·卡彭(Al Capone)抵達這座城市,開始為黑幫老大強尼·托里奧(Johnny Torrio)工作。在這裡,他遇見了托里奧的得力助手「大吉姆」科洛西莫(Big Jim Colosimo),科洛西莫在芝加哥第一區掌控著商業與政治,表面上是獨立運作,但實際上暗中為托里奧效力。
一年後,禁酒令正式生效,改變了美國的社會與經濟結構。禁酒法案的通過使得非法酒類交易成為一項極具利潤的事業。包括托里奧在內的多位芝加哥黑幫,如迪恩·奧班寧(Dean O’Banion)、喬治「臭蟲」莫蘭(George “Bugs” Moran)以及厄爾「海米」魏斯(Earl “Hymie” Weiss),紛紛加入這場爭奪酒類市場的競賽。然而,科洛西莫因年事已高且生活安逸,對於這項新興的酒類走私業務興趣缺缺。卡彭看準時機,說服托里奧允許將科洛西莫暗殺,從而讓托里奧成為芝加哥的黑幫王者。
隨著一位改革派市長當選,芝加哥的政治環境開始逐漸對黑幫不利。托里奧與卡彭迅速將他們的基地遷往距離芝加哥幾英里外的西塞羅(Cicero)。在此期間,卡彭策劃了對奧班寧的暗殺,並試圖追求科洛西莫手下一名已故成員的遺孀瑪琳·弗蘭納里(Maureen Flannery)。
然而,魏斯與莫蘭並未坐視不管,他們指使人手對托里奧進行槍擊。托里奧僅僅倖存,並決定退休前往意大利,將整個黑幫事業交給卡彭接手。卡彭隨即展開報復行動,殺害魏斯並迫使芝加哥商人向他支付「保護費」,以維持生意運作。
芝加哥警方的一名警官謝弗(Schaefer)在此期間升任為警察隊長,他立誓要終結卡彭帶來的暴力與勒索行為,並將其繩之以法。在警方加強壓力的同時,一名不道德的新聞記者基利(Keely)試圖賄賂謝弗,但未能成功。基利轉而建議卡彭暫時搬到佛羅里達,以躲避風頭。儘管身處遠方,卡彭仍然策劃了臭名昭著的「情人節大屠殺」,在芝加哥的一間車庫中槍殺了多名莫蘭手下。
屠殺事件後,卡彭與莫蘭達成了短暫的停火協議。然而,當卡彭得知基利竟暗中協助莫蘭策劃刺殺他時,他迅速對基利下手,結束了這名記者的生命。隨著時間推移,瑪琳逐漸對卡彭的腐敗與暴力行為感到厭倦,而謝弗則晉升為警察督察,聯合聯邦執法機構尋找能夠將卡彭定罪的方法。
最終,卡彭因逃漏稅罪被起訴,被判處11年徒刑,並送往阿爾卡特拉斯監獄服刑。他的落網標誌著芝加哥黑幫勢力的一次重大挫敗,也象徵著禁酒令時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結語
阿爾·卡彭的故事不僅是一段犯罪史,也是禁酒令時代美國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他以暴力和腐敗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但最終因法律漏洞而被擊垮。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在面對社會問題和犯罪行為時,法律與執法機構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同時,也讓人反思禁酒令政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及其引發的社會矛盾。
Discover more from madefrom.hk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