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聖誕節,總有一些經典的電影能喚起我們對這個節日的熱愛與期待。而1947年的《奇蹟的34街》(Miracle on 34th Street),便是其中一部值得反覆品味的作品。這部電影不僅是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更探討了信念、真實與愛的力量。
故事簡介
故事的開端是在紐約市一年一度的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上。一位扮演聖誕老人的演員因醉酒無法上場,這時,一位名叫克里斯·克林格(Kris Kringle)的老人挺身而出,成功接替了這個角色。他的表現不僅讓遊行大獲成功,還讓梅西百貨聘請他在34街的旗艦店擔任聖誕老人。
然而,克里斯並未遵循玩具部門主管謝爾漢默(Mr. Shellhammer)的指示,向顧客推薦庫存過剩的商品。相反,他根據顧客需求,甚至將他們引導至競爭對手的商店購買難以找到的商品。這種真誠的行為意外地贏得了顧客的信任,也為梅西百貨帶來了正面形象。
信念與懷疑
克里斯自稱是真正的聖誕老人,這讓活動策劃人多莉絲·沃克(Doris Walker)感到不安。多莉絲是一位單親母親,因過去的經歷,她希望女兒蘇珊(Susan)能以理性和現實為重,不要沉迷於童話故事。然而,蘇珊在與克里斯接觸後,逐漸對聖誕老人產生信心。特別是在克里斯用荷蘭語與一位孤兒交流時,更讓蘇珊相信他的真實身份。
多莉絲對克里斯的心理狀態感到擔憂,於是安排心理專家索耶(Granville Sawyer)進行評估。然而,索耶認定克里斯有精神問題,並試圖將他送往精神病院。克里斯在被誤導後故意配合檢查,結果被判定為永久收治。但多莉絲的鄰居兼律師弗雷德·蓋利(Fred Gailey)挺身而出,決定為克里斯辯護。
法律與信念的交鋒
案件進入法庭後,檢察官瑪拉(Thomas Mara)試圖證明克里斯並非真正的聖誕老人。然而,弗雷德巧妙地利用證人,包括梅西百貨的老闆和瑪拉的兒子,成功將案件轉向有利於克里斯的一面。最終,弗雷德提出了一個關鍵證據:美國郵政局將所有寄給聖誕老人的信件交給了克里斯。這一舉動被視為政府承認克里斯就是聖誕老人。法官在面對堆積如山的信件後,不得不裁定克里斯無罪。
奇蹟的結局
聖誕節當天,克里斯邀請多莉絲、弗雷德和蘇珊參加聚會。在此之前,蘇珊曾向克里斯許願,希望能擁有雜誌上的夢想小屋。然而,她失望地認為克里斯未能實現她的願望。但在返回途中,他們意外看到蘇珊夢寐以求的小屋正掛著「出售」的牌子。蘇珊興奮地跑進屋內,多莉絲和弗雷德也因此決定購買房屋並結婚。屋內的一根拐杖讓人聯想到克里斯,弗雷德不禁開始懷疑:或許克里斯真的就是聖誕老人。
影片背後的意義
《奇蹟的34街》不僅是一部溫馨的家庭電影,更是一個關於信念與愛的故事。它提醒我們,有時候相信奇蹟並不是愚昧,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克里斯的真誠和善良,我們看到了一種超越物質利益的精神力量。而這種力量,不僅改變了周圍的人,也讓觀眾深受感動。
結語
《奇蹟的34街》是一部值得反覆欣賞的經典之作,它以幽默和感人的方式探討了信念、真實與愛的重要性。在這個充滿溫暖與奇蹟的季節裡,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相信生活中仍有美好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Discover more from madefrom.hk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