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24 English 電影

Fly Me to the Moon:阿波羅11號登月背後的故事

1968年底,美國正處於太空競賽的尾聲,公眾對NASA的興趣逐漸減弱。在這樣的背景下,曼哈頓廣告界的精英凱莉·瓊斯(Kelly Jones)被即將上任的尼克森總統的秘密特工莫·伯克斯(Moe Berkus)招募,負責重塑NASA的公眾形象。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凱莉並非自願接受。莫以揭露她過去的欺詐行為作為威脅,迫使她搬到佛羅里達州的可可海灘,並帶著忠實助手露比(Ruby)展開工作。

初次交鋒:創意與科學的碰撞

抵達佛羅里達後,凱莉遇到了肯尼迪太空中心的發射總監科爾·戴維斯(Cole Davis)。科爾是一位嚴謹且原則性強的人,與凱莉充滿創意且不拘一格的方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凱莉提出了一系列吸引公眾注意的策略,包括引入企業贊助和聘請演員扮演科學家,這些都遭到了科爾的強烈反對。然而,隨著合作的深入,他們逐漸建立了相互尊重,甚至產生了情感上的吸引。

隱藏的陰謀:假登月計劃「阿耳忒彌斯」

在NASA為阿波羅11號任務做準備時,凱莉提出了一個創新想法:在登月艙上安裝電視攝影機,以便向全球直播登月過程。科爾認為這不切實際,拒絕了建議。然而,莫卻秘密支持這一提案,同時向凱莉透露了一個更為陰暗的指令——如果真正的登月任務失敗,她需要準備一個假的登月直播,代號「阿耳忒彌斯」。

莫再次以凱莉的過去作為籌碼,迫使她參與這場欺騙。凱莉不得不動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招募了一位才華橫溢但名不見經傳的導演,並在基地的一個孤立機庫內搭建了高度保密的拍攝場地。所有參與者都簽署了保密協議,整個計劃籠罩在秘密之中。

道德抉擇:真相與欺騙的拉鋸

隨著任務推進,凱莉內心的不安逐漸加劇。她與科爾的關係也在此期間升溫,兩人攜手挽回了一位關鍵國會支持者的信任,避免了NASA的資金危機。科爾對太空探索的真誠熱情讓凱莉重新思考自己的職責。

當阿波羅11號發射臨近時,凱莉發現登月艙攝影機遭到破壞,而假直播將無論如何播出。她無法再忍受內心的矛盾,最終向科爾坦白了一切。兩人共同努力修復了攝影機,使得真正的登月直播成為可能。

真實與虛假的交匯:歷史性的一刻

在全球數百萬觀眾屏息凝視下,直播開始。然而,由於技術問題,一時之間難以分辨屏幕上所呈現的是假直播還是真正的登月畫面。直到一隻流浪貓意外闖入假拍攝場地,人們才確認正在觀看的是阿波羅11號的真實登月畫面。這一歷史性時刻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譽。

結局:真相勝利與新生

任務成功後,莫不得不接受真相戰勝欺騙的事實。他放棄了對凱莉過去的威脅,允許她重新開始人生。凱莉向科爾坦白自己的真實身份,其實名為溫妮(Winnie)。兩人重新燃起愛火,在阿波羅11號宇航員安全返回地球後展開新的生活。

啟示與反思

這段故事不僅展示了阿波羅11號背後鮮為人知的挑戰,也提醒我們科技創新與道德選擇的重要性。在追求成功和公眾支持的過程中,誠信始終是不可妥協的核心價值。凱莉和科爾的合作,以及他們對真相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人性中的光輝,也為未來探索未知提供了寶貴啟示。

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一個關於勇氣、誠信和合作的故事。在追求偉大目標時,我們更應當以真相為基石,以創新為動力,共同開創未來。


Discover more from madefrom.hk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Leave a comment

You may also like

E1910 English 電影

解讀1910年版《Frankenstein》:愛迪生公司對瑪麗·雪萊經典故事的自由改編

  • 1910-07-24
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一直是文學與影視界的經典之作,而1910年由愛迪生公司製作的短片版本,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自由改編的情節,成為早期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將深入探討這部影片的劇情和主題,並分析其與原著的差異。 影片劇情概述 愛迪生公司在1910年推出的《科學怪人》是一部僅約16分鐘的默片,描述了一位青年科學家弗蘭肯斯坦(電影中未提及原著中的名字“維克多”),在大學中沉迷於生命與死亡的奧秘,並最終成功創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怪物。然而,這部影片的敘事方式與瑪麗·雪萊的原著有顯著不同。 故事開端,弗蘭肯斯坦離開家人和未婚妻,進入大學研究科學。他專注於人類生命的創造,並在實驗室中進行了一項充滿野心的計劃。然而,他的努力並未如願以償。影片中,怪物並非由屍體拼湊而成,而是通過化學物質在巨大鍋爐中形成,這一幕被描述為“奇異、神秘且令人著迷”。 怪物誕生後,弗蘭肯斯坦對其醜陋外貌感到恐懼。怪物追隨著他的創造者回到家中,但不同於原著中的暴力行徑,影片中的怪物未對弗蘭肯斯坦的弟弟或未婚妻造成傷害。怪物最終因看到自己在鏡中的倒影而消失。 主題與象徵:愛與純潔的力量 這部影片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其結尾所傳達的思想。愛迪生公司的改編版本強調了弗蘭肯斯坦心靈純潔與愛的重要性。影片暗示,怪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弗蘭肯斯坦的思想曾被邪惡和不自然的念頭所支配。 在婚禮前夕,怪物再次現身,並因嫉妒弗蘭肯斯坦與未婚妻的關係而引發衝突。然而,影片通過一個強烈的象徵性場景收尾:當弗蘭肯斯坦完全擁抱對未婚妻的純潔愛情時,他內心的恐懼與邪念消失,怪物也因此逐漸消散。這一結局反映了人類情感中的救贖力量,以及心靈純潔對抗邪惡的能力。 與瑪麗·雪萊原著的差異 1910年的《科學怪人》在情節上對原著進行了大量改編: 1910年版《科學怪人》的影響力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改編自《科學怪人》的電影,愛迪生公司的版本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雖然影片長度短小且技術有限,但它試圖以視覺效果呈現生命創造的過程,例如怪物從化學物質中逐漸形成的場景,至今仍被視為早期特效的一大創舉。 此外,影片對原著進行自由改編,使故事更符合當時社會對道德和家庭價值觀的期待。這種改編方式後來影響了許多其他《科學怪人》的影視作品,使它們不僅僅停留在恐怖故事層面,而是探索更深層次的人性與倫理議題。 結語 1910年的《科學怪人》雖然在敘事和技術上都顯得簡單,但它以獨特視角重新詮釋了瑪麗·雪萊的經典故事。影片通過強調愛與純潔心靈的重要性,展現出創作者試圖賦予這個恐怖故事更多道德教訓和哲學思考。 這部短片不僅是早期電影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賞的作品。它提醒我們,在探討科學與倫理、創造與責任時,人類情感始終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
E1912 English 電影

A Cure for Pokeritis 如何透過智慧與合作來解決家庭問題:電影故事中的啟示

  • 1912-02-24
在家庭生活中,信任與溝通是維繫關係的基石。然而,當其中一方隱瞞行為或偏離共同的價值觀時,往往會造成矛盾與衝突。今天,我們來探討一部有趣的電影故事,這個故事展示了如何透過智慧與合作來化解家庭問題。 故事的主角喬治·布朗(George Brown)在一次撲克牌遊戲中接連失利後,發誓永遠不再賭博。然而,他的好友比格洛(Bigelow)卻說服他繼續參加每週的撲克牌遊戲,並建議他向妻子瑪麗(Mary)謊稱自己加入了一個名為「晨曦之子」(Sons of the Morning)的兄弟會,用以解釋他的頻繁夜晚外出。 起初,瑪麗並未對喬治的行為產生懷疑,但隨著時間推移,她發現喬治在睡夢中說話,透露了一些可疑的信息。瑪麗決定採取行動,請她的堂兄弗雷迪·杜德羅普(Freddie Dewdrop)跟蹤喬治,以查明真相。弗雷迪很快發現喬治並未參加兄弟會,而是在秘密參加撲克牌遊戲。 得知真相後,瑪麗並未直接與丈夫對峙,而是選擇了一個更具智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她聯合其他撲克牌玩家的妻子,共同策劃了一場行動。他們請弗雷迪和他的聖經研讀小組成員假扮警察,突襲了撲克牌遊戲現場。 這場「警察突襲」成功地震懾了所有賭徒。當「警察」離開後,玩家們的妻子出現,並對丈夫們進行了嚴肅的訓斥。這種方式既避免了法律上的麻煩,又讓丈夫們感受到妻子的關切與不滿。 故事的結尾充滿溫馨與和解。喬治和瑪麗重新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任,並承諾不再隱瞞或欺騙對方。 家庭問題的啟示 這個故事雖然以幽默和戲劇性的方式展開,但它提供了幾個值得深思的重要教訓: 結語 家庭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挑戰,但透過智慧、溝通與合作,我們可以將矛盾化解為成長的機會。這部電影故事提醒我們,在面對問題時,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與耐心。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從中找到啟發,共同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